当前位置:首页 > 盗梦空间 梦的心理解析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每天懂一点性格<em>心理</em>学  实用篇

    每天懂一点性格心理学 实用篇

    (日)木瓜制造,原田玲仁著;郭勇译2014 年出版133 页ISBN:9787540466114

    在职场、学校、家庭等各种各样的场合里,我们经常会遇到“小气”的人。“小气人”常因琐碎的小事发怒,遇到失败马上把责任转嫁他人,宽于律己却严于待人……在当今社会,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小气人”越来越多。这...

  • 全国卫生职业学校教育部规划教材  <em>心理</em>与精神护理  第2版  护理类各专业用

    全国卫生职业学校教育部规划教材 心理与精神护理 第2版 护理类各专业用

    郭争鸣主编2011 年出版231 页ISBN:7040326802

    心理与精神护理》(第二版)是全国卫生职业学校教育部规划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心理学基础、常用心理技术、精神疾病的基本、精神科常见危机状态的防护与护理、精神科常见病的护理、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护...

  • 大学生<em>心理</em>健康教育  发展与适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与适应

    王文鹏,王冰蔚,王永铎主编;魏双峰,张高峰,王晶,朱黎娅副主编;王凤,吴丹,陈锋正,邵帅,高普梅,贾喜玲,云鹏,邱兴宇,翟自霞,刘朝锋,冯岩,朱宏,吴玲编者2012 年出版259 页ISBN:9787504167217

    本书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和适应需要出发,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编旨在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涵盖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第二...

  • 大学生<em>心理</em>健康辅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迟沂军,王红菊主编2010 年出版248 页ISBN:9787564606633

    本书以促进学生心理的适应和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以心理健康知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已有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出发,紧紧围绕影响大学生人格成长和完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心理问...

  • 眼动研究<em>心理</em>学导论

    眼动研究心理学导论

    闫国利,白学军编著2012 年出版390 页ISBN:9787030330376

    眼动分析法是当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外已经使用了一百多年,而在国内则刚刚开始起步。本书对有关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地评介。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从眼动的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了眼动的基本模...

  • 择偶<em>心理</em>促进消费者接受高度创新产品影响机制研究

    择偶心理促进消费者接受高度创新产品影响机制研究

    于军胜著2018 年出版112 页ISBN:9787564230685

    企业花费大量物力、人力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其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新产品既有可能为企业带来大量的利润,也有可能成为企业难以吞下的苦果,消耗企业大量的资源。特别是那些高度创新的产品虽...

  • 罪案终结  犯罪<em>心理</em>侧写档案

    罪案终结 犯罪心理侧写档案

    王小军著2018 年出版213 页ISBN:9787509385746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严肃且实用的科学,应用于刑事侦查中时,在犯罪心理学基础上衍生出了被称为“犯罪心理画像”或者“犯罪心理侧写”的技术,即根据已经掌握的犯罪信息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特征进行刻...

  • 人际交往<em>心理</em>学

    人际交往心理

    李楠著2017 年出版244 页ISBN:751663428X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与人交往,如果不懂得人际交往心理学,工作、生活可能处处出错,甚至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更容易成功。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

  • 初中生<em>心理</em>适应能力训练教程

    初中生心理适应能力训练教程

    贾晓波,杨铮主编;孙晶等编写2001 年出版313 页ISBN:7530934112

    《初中生心理适应能力训练教程》是为“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与培养”课题所设计的专用教程。心理适应训练课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措施,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确...

  • 互联网<em>心理</em>学  寻找另一个自己

    互联网心理学 寻找另一个自己

    (英)艾莉森·艾特瑞尔(Alison Attrill)2017 年出版277 页ISBN:9787121313653

    在过去的10年里,线上行为显然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线下行为。动机、需求、欲望、愿望和能力可能以一种与推动线下行为完全不同的方式推动着线上行为。互联网心理学的研究涵盖了从互联网的使用到移动电话和游戏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