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语料库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口译研究的发展 2
1.3 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进展与问题 4
1.3.1 口译语料库的创建 5
1.3.2 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的进展 9
1.3.3 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的意义 16
1.3.3.1 口译研究方法的创新 16
1.3.3.2 口译研究内容的拓宽与深化 17
1.3.4 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存在的问题 19
1.3.4.1 技术层面的问题 19
1.3.4.2 研究方法的局限 21
1.4 本书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21
1.4.1 本书的研究内容 22
1.4.2 本书的研究意义 23
1.4.3 本书的研究方法 24
第2章 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的创建 25
2.1 引言 25
2.2 CECIC的设计 26
2.3 CECIC的创建 27
2.3.1 语料的转写 27
2.3.2 语料的分词和标注 29
2.3.2.1 语料的分词 29
2.3.2.2 语料的标注 29
2.3.3 语料的句级对齐 32
2.4 结语 32
第3章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翻译共性的实证研究 33
3.1 引言 33
3.2 翻译共性 34
3.2.1 显化 35
3.2.2 简化 36
3.2.3 范化 37
3.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语篇意义显化及其动因研究 38
3.3.1 语篇意义显化 38
3.3.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的语篇意义显化 39
3.3.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语篇意义显化的动因 46
3.3.4 结语 50
3.4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范化现象研究 50
3.4.1 范化定义及研究回顾 50
3.4.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的范化 51
3.4.2.1 副语言特征(paralinguistic features)与范化 51
3.4.2.2 汉语典型文本特征英译与范化 53
3.4.2.3 汉语数字缩略语的英译与范化 53
3.4.2.4 汉语成语的英译与范化 55
3.4.2.5 英译语料典型文本特征研究与范化 56
3.4.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范化动因分析 57
3.4.3.1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动因 58
3.4.3.2 期待规范对译员的影响 58
3.4.4 结语 60
3.5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的简化现象研究 60
3.5.1 文献回顾 60
3.5.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的简化 62
3.5.2.1 词汇密度 62
3.5.2.2 高频词 63
3.5.2.3 可读性测试 64
3.5.3 结果与讨论 65
3.5.4 结语 66
第4章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语言特征的研究 68
4.1 引言 68
4.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语言词汇的总体特征 68
4.2.1 高频词的使用 69
4.2.2 高频词中不同词性词汇的使用频率 70
4.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情态动词的应用研究 71
4.3.1 引言 71
4.3.2 情态动词的相关概念 71
4.3.2.1 情态动词的界定与分类 71
4.3.2.2 情态动词的量值 72
4.3.3 研究设计 73
4.3.3.1 研究问题 73
4.3.3.2 语料 73
4.3.3.3 研究步骤 73
4.3.4 结果与讨论 74
4.3.5 动因分析 79
4.3.5.1 中美政府记者招待会语篇的语旨差异 80
4.3.5.2 汉英语法差异 80
4.3.5.3 口译译员的主体性 81
4.3.6 结语 83
4.4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虚化动词“make”的应用研究 83
4.4.1 引言 83
4.4.2 研究背景 83
4.4.2.1 虚化动词的界定 83
4.4.2.2 虚化动词相关研究 84
4.4.2.3 虚化动词“make”的用法 85
4.4.3 研究设计 85
4.4.3.1 研究语料 85
4.4.3.2 研究步骤 85
4.4.4 结果与讨论 86
4.4.4.1 虚化动词“make”在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三个子库中的使用频率 86
4.4.4.2 虚化动词“make”在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三个子库中搭配的多样性 87
4.4.4.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虚化动词应用的动因 89
4.4.5 结语 94
4.5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不定量词的应用研究 95
4.5.1 引言 95
4.5.2 文献回顾 95
4.5.3 研究设计 96
4.5.3.1 研究语料 96
4.5.3.2 研究步骤 97
4.5.4 结果与讨论 97
4.5.5 结语 104
4.6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研究 104
4.6.1 引言 104
4.6.2 文献回顾 105
4.6.3 研究设计 106
4.6.3.1 语料选取 106
4.6.3.2 研究方法与步骤 106
4.6.4 结果与讨论 107
4.6.4.1 汉英文本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 107
4.6.4.2 模糊限制语的翻译与对应 109
4.6.5 动因分析 110
4.6.5.1 模糊限制语的功能 110
4.6.5.2 语言修辞传统的差异 112
4.6.6 结语 114
4.7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some”的应用研究 114
4.7.1 引言 114
4.7.2 “Some”的用法及意义 114
4.7.3 “Some”在汉英会议口译子库中的出现情况及其对应的汉语词汇 115
4.7.3.1 与“some”对应的汉语词汇 115
4.7.3.2 汉英会议口译中“some”应用的词性分布 116
4.7.4 “Some”在汉英会议口译语料中的应用情况 117
4.7.4.1 “Some”分别强化、弱化、及基本对应原文语义 118
4.7.4.2 “Some”所表示的意义弱化了原文语义 119
4.7.4.3 “Some”表示的意义基本对应原文语义 120
4.7.4.4 “Some”的应用显化了原文隐含意义 121
4.7.5 “Some”在政府工作报告子库中的应用情况 124
4.7.5.1 与“some”对应的汉语词汇及其出现频次 124
4.7.5.2 政府工作报告子库中“some”应用的词性分布 124
4.7.5.3 “Some”分别用作强化、弱化、基本对应原文语义及显化的情况 125
4.7.6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译员频繁使用“some”的动因 126
4.7.6.1 英语语言使用规范上的动因 126
4.7.6.2 译员自身的动因 127
4.7.7 结语 129
4.8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被动式应用及其动因研究 130
4.8.1 引言 130
4.8.2 被动式的概念与界定 130
4.8.3 研究设计 133
4.8.4 统计结果与讨论 135
4.8.5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被动式高频使用的动因 137
4.8.5.1 汉英语法差异 137
4.8.5.2 口译过程因素 140
4.8.6 结语 142
4.9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英语关系从句的应用研究 143
4.9.1 引言 143
4.9.2 文献回顾 143
4.9.3 研究设计 144
4.9.3.1 研究语料 144
4.9.3.2 研究步骤 145
4.9.4 结果与讨论 145
4.9.4.1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和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英语关系从句应用的趋势及其分布 145
4.9.4.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英语关系从句应用的差异 147
4.9.5 结语 157
第5章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规范研究 159
5.1 引言 159
5.2 翻译规范研究现状 160
5.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的词汇操作规范研究 162
5.3.1 引言 162
5.3.2 研究方法与步骤 162
5.3.3 结果与讨论 164
5.3.3.1 英语人称代词的应用与汉语人称代词的翻译 164
5.3.3.2 英语抽象名词的应用 168
5.3.3.3 英语强化语的应用和汉语强化语的英译 170
5.3.4 .结语 172
5.4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句法操作规范研究 172
5.4.1 引言 172
5.4.2 研究设计 172
5.4.2.1 语料选取 172
5.4.2.2 研究方法与步骤 173
5.4.3 结果与讨论 174
5.4.3.1 英语连接词的应用与汉语连接词的英译 174
5.4.3.2 英语复合句的应用与汉语复句的英译 178
5.4.3.3 英语程度副词的应用和汉语程度副词的英译 186
5.4.4 结语 191
第6章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策略与方法研究 193
6.1 引言 193
6.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级差资源的再现与重构研究 194
6.2.1 引言 194
6.2.2 研究背景 194
6.2.3 研究设计 195
6.2.3.1 研究问题 195
6.2.3.2 语料选取 195
6.2.3.3 数据采集与分析 195
6.2.4 结果与讨论 197
6.2.4.1 “基本”在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英译中的翻译再现 197
6.2.4.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和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级差系统再现的比较分析 197
6.2.5 “基本”级差在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和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再现异同的动因分析 203
6.2.6 结论 205
6.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释意性的实证研究——以“应该”的英译为例 206
6.3.1 引言 206
6.3.2 相关理论与概念 206
6.3.2.1 释意理论主要观点 206
6.3.2.2 释意性的界定 208
6.3.2.3 “应该”的情态语义及其语用功能 208
6.3.3 研究设计 209
6.3.3.1 研究问题 209
6.3.3.2 研究步骤 209
6.3.4 结果与讨论 210
6.3.5 结语 215
6.4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汉语虚化动词短语的英译研究 216
6.4.1 引言 216
6.4.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汉语虚化动词的英译方法 216
6.4.3 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中汉语虚化动词短语英译方法的比较 219
6.4.4 结语 222
6.5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使”字句的英译研究 222
6.5.1 引言 222
6.5.2 “使”字句的语义及句法特征 223
6.5.3 “使”字句的英译方法 224
6.5.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8
6.5.5 结语 230
6.6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汉语“把”字句的英译研究 230
1.引言 230
2.研究设计 230
2.1 研究语料 230
2.2 研究步骤 231
3.“把”字句语义和句法特征 231
4.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把”字句英译 233
4.1 “把”字句英译句式结构 233
4.2 英译趋势 235
4.3 趋势分析 236
4.3.1 认知和句法动因 237
4.3.2 语体和语义因素 239
6.7 结语 245
第7章 结论 246
7.1 引言 246
7.2 本书研究的主要成果 246
7.2.1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英译文本所呈现的翻译共性趋势及其动因 247
7.2.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及其动因 248
7.2.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规范及其动因 250
7.2.4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的策略与方法 251
7.3 本书研究的创新之处 252
7.4 本书研究的局限性及其前景展望 253
参考文献 255
- 《基于语料库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研究》胡开宝,潘峰,李鑫著 2015
- 《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文秋芳,王金铨编著 2008
-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翻译研究》张付花著 2017
- 《口译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 理论、方法与实践》张威编著 2013
- 《口语-书面语连续统 基于语料库的口译体研究》肖晓燕著 2015
- 《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平行处理》冯敏萱著 2011
- 《口译规范的描写研究 基于现场口译较大规模语料的分析》王斌华著 2013
- 《汉英评价意义分析手册 评价语料库的语料处理原则与研制方案》彭宣维 2015
- 《基于汉英/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黄立波著(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2007
- 《内蒙古历史与文化汉英平行语料库构建研究》 2019
- 《建宁文史资料 第7辑 潘峰革命回忆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建宁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组 1987
- 《建宁文史资料第7辑 潘峰革命回忆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建宁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7
- 《英汉对照名人传记系列 迈克尔·乔丹》(美)迈克·麦戈文著;陈静,曹燕,胡开宝译;胡开宝译校 2012
- 《GRE类比1000题》胡开宝编著 1995
- 《考研英语词汇突击》胡开宝编 1996
- 《英语阅读理解误区与技巧》胡开宝,胡安琳编著 1999
- 《J·K·罗琳传》(美)乔安妮·马特恩著;朱一凡译;胡开宝校译 2012
- 《GRE分析能力高分秘诀及1000题详解》胡开宝编著 1995
- 《语料库翻译学概论》胡开宝著 2011
- 《高起点大学英语 读写教程 2 学生用书》赵晓红主编;王宇,纪小凌,吴勇,何琼编;胡开宝顾问 2016
-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 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选》程慕胜主编;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编 2004
-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 2005-2007》张妙弟主编 2008
- 《北京建筑大学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北京建筑大学编 2017
- 《对外汉语 理论与实践 第四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文集》张华,刘现强主编 2012
-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刘晓平著 2007
- 《北京服装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集》廖青,周永凯,王素艳编著 2009
-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 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选》北京市高教学会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编 2006
-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 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选》北京市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会编 2005
- 《学习与探索-北京印刷学院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选编 1》曲德森主编;王报换副主编 2006
- 《秉烛者的思考与实践: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文集 下》王志明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