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态立省-新方略新定位 1
(一)生态立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1
(二)生态立省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意义 3
(三)生态立省的内涵在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平衡 5
二、生态立省-实施重点和核心 9
(一)贵州具有生态立省的良好条件 9
(二)农村是生态立省战略实施的重点 11
(三)生态立省要走系统工程建设的途径 13
(四)构建生态产业是生态立省的核心 15
三、产业演进-现状与取向 18
(一)贵州产业结构调整的五个阶段 18
(二)贵州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原因 20
(三)贵州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 22
(四)贵州产业结构调整的取向 27
四、生态经济-产业选择与培育 36
(一)生态农业 38
(二)生态林业 44
(三)生态畜牧业 48
(四)生态食品加工业 52
(五)生态药业 56
(六)生态旅游业 63
五、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 73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及特征 73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及意义 74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素及配置形式 77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78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与措施 82
六、关键环节-培育龙头企业 87
(一)龙头企业的作用 87
(二)龙头企业的综合功能与特征 91
(三)龙头企业发展状况 93
(四)加大力度培育龙头企业 97
七、经营基础-原料基地建设 101
(一)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01
(二)基地建设的类型 101
(三)基地建设的原则 103
(四)基地建设仍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107
(五)大力夯实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109
八、联结纽带-利益导向机制 112
(一)利益机制的纽带作用 112
(二)利益联结的形式 113
(三)利益机制难以形成的原因 119
(四)利益联结需重视的问题 120
九、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 123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立省的必然要求 123
(二)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 125
(三)采取分层次推进的循环方式 127
(四)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 129
十、促进发展-政策取向及体制框架 133
(一)树立生态立省观念 133
(二)夯实生态立省基础 135
(三)加强退耕还林工作 136
(四)加大生态产业扶持力度 140
(五)构建管理体制创新框架 145
案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实践与成效 149
注释 165
参考文献 165
- 《生态立省 贵州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一体化对策研究》唐宗举 2006
- 《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2222
- 《我国机电一体化发展途径与对策》国家科委综合局《机电一体化发展途径与对策》课题组编 1986
- 《多维一体的沈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研究》常春光,孔凡文,陈瑞三著 2016
- 《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张良悦,郭素玲,李国强,刘君著 2013
-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文化生态研究》段俊霞著 2018
- 《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的“义乌经验”及其普适意义》朱正刚著 2013
- 《城乡一体化体制对策研究》徐同文著 2011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余滢编著 2013
- 《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 2017版》陈文胜,王文强,陆福兴著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