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1
1.1.1 种不同的语义学 1
1.1.2 语言学的语义学 2
1.2 语义学与其他邻近学科的关系 3
1.2.1 语义学与哲学 3
1.2.2 语义学与心理学 11
1.2.3 语义学与逻辑学 14
1.2.4 语义学与语用学 18
第二章 语义学的几种模式 21
2.1 建立任何一种学科的理论体系,必须满足的四项基本要求 21
2.2 普通语义学 22
2.2.1 基本观点 22
2.2.2 评价 23
2.3 沃尔夫语义学 24
2.3.1 基本观点 24
2.3.2 评价 25
2.4 语义分类学 26
2.4.1 基本观点 26
2.4.2 评价 28
2.5 逻辑—数理语义学 28
2.5.1 基本观点 28
2.5.2 评价 31
2.6 解释语义学 32
2.6.1 基本观点 32
2.6.2 评价 38
2.7 生成语义学 39
2.7.1 基本观点 39
2.7.2 评价 42
2.8 格语法 43
2.8.1 基本观点 43
2.8.2 评价 51
2.9 齐夫语法 54
2.9.1 基本观点 54
2.9.2 评价 68
第三章 传统的“符号学三角形”语义理论 70
3.1 基本观点 70
3.2 评价 72
第四章 当代几种语义学理论 76
4.1 并置理论 76
4.1.1 基本观点 76
4.1.2 评价 77
4.2 结构语义学 78
4.2.1 基本观点 78
4.2.2 评价 83
4.3 语义成分分析 83
4.3.1 基本观点 83
4.3.2 评价 85
4.4 语义场理论 87
4.4.1 基本观点 87
4.4.2 评价 88
第五章 语义特征 90
5.1 语义特征与现代语义学 90
5.2 语义特征的分类 90
5.2.1 语法—语义特征 91
5.2.2 内在的语义特征 106
5.2.3 谓语性语义特征 109
5.2.4 状语性语义特征 111
5.2.5 感受性语义特征 115
第六章 词义与词义的七种类型 121
6.1 词义、概念、意义、指称、外延意义 121
6.2 词义的七种类型 123
6.2.1 概念意义 123
6.2.2 内涵意义 125
6.2.3 风格意义 127
6.2.4 感情意义 130
6.2.5 联想意义 131
6.2.6 搭配意义 132
6.2.7 主题意义 134
第七章 语言词汇中的同义关系与反义关系 136
7.1 同义关系 136
7.1.1 同义转译与客观真值 136
7.1.2 句子之间的同义关系(或同义转译) 136
7.1.3 句子同义关系的分类 138
7.1.4 分析句子同义关系对语义研究的重要意义 163
7.2 反义关系 164
7.2.1 反义词的特点 164
7.2.2 怎样分析反义词 167
7.2.3 反义词的不同层次 171
第八章 歧义与语义含混 174
8.1 什么是歧义和语义含混 174
8.2 怎样区分歧义和语义含混 175
8.3 歧义的分类 183
8.4 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 184
8.4.1 句法结构歧义 184
8.4.2 词汇歧义 196
8.5 歧义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 200
第九章 词汇信息类型 204
9.1 言语行为 204
9.2 动词的基本语义特性 206
9.2.1 动词的“时间”语义特性 206
9.2.2 动词的“空间和运动”语义特性 207
9.2.3 动词的“目的性”语义特性 208
9.3 谓语结构 209
9.4 格结构 212
9.5 深层结构中“逻辑词项”在表层结构中的表现 212
9.6 意义和前提 215
9.7 意义和包含 216
9.8 词的评价性语义特征和方向性语义特征 220
9.8.1 词的评价性语义特征 221
9.8.2 词的方向性语义特征 222
9.9 词的功能转换 224
第十章 语义学发展的新动向——认知语义学 227
10.1 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观点 227
10.2 认知语义学的一些基本观点 228
10.3 认知语义学对语义研究的贡献 229
10.3.1 隐喻 229
10.3.2 意象图式 232
10.3.3 心理空间域 235
10.3.4 场景构建 236
第十一章 语义学与英语教学 239
11.1 用“并置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 239
11.2 用“结构语义学”的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 242
11.3 用“语义成分分析”的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 246
11.4 用“格语法”的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 251
11.5 用“语义的七种类型”的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 253
11.6 用有关“同义关系与同义转译”的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 258
11.7 语义与表达 262
主要参考书目 267
主要人名对照表 269
主要术语对照表 271
Ⅰ.主要汉—英术语对照表 271
Ⅱ.主要英—汉术语对照表 280
- 《新编语义学概要》伍谦光编著 2012
- 《语义悖论与情境语义学 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研究》王建芳著 2009
- 《语言与翻译新论 语义学、对比语义学与翻译》王秉钦著 1998
- 《设计形态语义学 艺术形态语义》陈慎任等著 2005
- 《理论语义学研究》彭玉海著 2008
- 《汉语计算语义学 关系、关系语义场和形式分析》吴蔚天著 1999
- 《对比语义学与翻译》王秉钦著 2008
- 《基于认知与计算的事件语义学研究》刘茂福,胡慧君著 2013
- 《现代语义学》束定芳编著 2000
- 《形式语义学引论 第2版》周巢尘,詹乃军著 2017
- 《出国必备英语词语》伍谦光编著 1996
- 《新编语义学概要》伍谦光编著 2012
- 《英俄德法西日语文词典研究》黄建华主编;伍谦光等著 1992
- 《英语诗歌汉译与赏析 汉英对照》刘文杰编译;郑永茂,伍谦光审校 2014
- 《台湾纪略》林谦光著 1985
- 《D5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思想性解读》刘文杰,郑永茂编著;伍谦光审校 2016
- 《出国英语会话速成》伍谦光编著 1997
- 《语义学导论》伍谦光编著 1988
- 《语言学系列教材 语义学导论 修订本》伍谦光 1988
- 《台湾纪略 附澎湖》林谦光,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 1961
- 《THE GOVERNMENT/PRESS CONNECTION PRESS OFFICERS AND THEIR OFFICES》STEPHEN HESS 1984
- 《PRESS》POLITICS & PUBLIC OPINION IN BIHAR 1912-1947 2010
- 《Press law》Robin Callender Smith. 1978
- 《SUING THE PRESS》RODNEY A.SMOLLA 1986
- 《THE PRESS AND AMERICA》 2222
- 《FREEDOM OF THE PRESS》ERIC BARENDT 2009
- 《FREEDOM OF THE PRESS》ROB EDELMAN 2006
- 《FREEDOM OF THE PRESS》DAVID L.GEBERT 2005
- 《Racism and the press》Teun A.van Dijk 2016
- 《Im spiegel per presse 1》Albert Schmitz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