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脾胃治法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邓铁涛审定<em>中医</em>简便廉验<em>治法</em>

    邓铁涛审定中医简便廉验治法

    邓中光著2009 年出版204 页ISBN:9787117115384

    本书由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发起编集,中医许多临床实用治法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适宜向广大的缺医少药的农村地区推广,以为广大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及群众提供有效、简便、易于推广又花钱少的治疗方法。...

  • 名老<em>中医</em><em>脾胃</em>病辨治枢要

    名老中医脾胃病辨治枢要

    魏玮主编2019 年出版190 页ISBN:9787571402273

    作者立足于临床实用性,精选了73位国医大师和国家级名老中医脾胃病名家,汇集其针对脾胃病,尤其是西医难治病种,如顽固性呃逆、癔球症、溃疡性结肠炎等的治疗经验,突出其病机治法、处方用药和一些特色诊疗的精髓,.....

  • <em>中医</em>妇科外<em>治法</em>

    中医妇科外治法

    谢萍主编2018 年出版350 页ISBN:9787536492448

    本书从中医治法的角度来探讨,结合作者自身的临床经验,博采众说为一体,以指导临床诊治为宗旨,突出妇科病治疗中以中医外治为核心的方案。全书从诊断要点、辨证分型、中医治法、生活调摄等系统介绍了月经病、...

  • 常见<em>脾胃</em>疾病的<em>中医</em>预防和护养

    常见脾胃疾病的中医预防和护养

    马贵同主编;柳文执行主编2013 年出版112 页ISBN:9787309098266

    本系列丛书共12分册,其内容遍及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咽喉科等。每分册以常见病证为篇名,首先简要介绍“疾病概况”,包括临床表现、诊断依据、致病原因、常规治疗及预后转归等中...

  • 实用儿科常见病<em>中医</em>外<em>治法</em>

    实用儿科常见病中医治法

    崔霞主编2018 年出版252 页ISBN:9787513246385

    本书采用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介绍了小儿推拿、针刺疗法、雷火灸、伏九贴敷、穴位贴敷、拔罐走罐、刮痧、刺络放血疗法、耳穴贴压、中药熏治、中药雾化吸入、中药灌肠等常用中医适宜技术...

  • 养好<em>脾胃</em>不会老  <em>中医</em>五脏养生经

    养好脾胃不会老 中医五脏养生经

    卢秉久,于睿,王辉著2012 年出版170 页ISBN:9787513211468

    本书是保养脾胃的实用说明书。全书从认识脾胃开始,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说明了脾胃的特点和功能,从五脏和谐才能延年益寿的角度说明了中医理论中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密切关系,并告诉读者,一旦脾胃出现问题或发生疾病...

  • 肿瘤<em>中医</em>外<em>治法</em>

    肿瘤中医治法

    贾立群,李珮文主编2015 年出版302 页ISBN:9787513224031

    恶性肿瘤是一类古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及其合并症病情多变,牵涉脏腑器官较多,症状复杂,由于正气已虚,患者体质较差,常用的软坚散结、活血破瘀等治疗方法及用药受到一定限制,而外治法则无......

  • 从<em>脾胃</em>谈四季养生  全国名老<em>中医</em>隗继武教授养生之道

    脾胃谈四季养生 全国名老中医隗继武教授养生之道

    迟莉丽主编2015 年出版252 页ISBN:9787533176808

    本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讲养生的意义与渊源。重点讲述当代社会亚健康状态高发及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并同时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寻求养生之道。第二部分讲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其与全身各脏腑乃至整个...

  • <em>中医</em>五脏养生经丛书  养好<em>脾胃</em>不会老

    中医五脏养生经丛书 养好脾胃不会老

    卢秉久,于睿,王辉编著2017 年出版172 页ISBN:7513238847

    本书是保养脾胃的实用说明书。全书从认识脾胃开始,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说明了脾胃的特点和功能,从五脏和谐才能延年益寿的角度说明了中医理论中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密切关系,并告诉读者,一旦脾胃出现问题或发生疾病...

  • <em>中医</em><em>治法</em>临证心悟

    中医治法临证心悟

    胡代禄编著2015 年出版329 页ISBN:9787509184899

    本书共11章,作者将中医常用治法与常见病机逐一对应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汗法、下法、温法常可用于治疗实寒证;汗法、下法、温法、清法、开窍法、熄风法又可用于治疗实热证。通过临床实践运用,寻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