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蕺山新书院国学读本 高段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em>国学</em>小<em>书院</em>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

    国学书院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

    余非鱼编著2014 年出版161 页ISBN:9787534477034

    本系列丛书共计8本,精心选取了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内容,虽然只有8本,却包含了儒家、道家的经典内容以及古人的立身处世之道,还注重对孩子进行诗词格律方面的培养,内涵十分丰富。本书中还配有准确的拼音与注释,.....

  • <em>国学</em>大<em>书院</em>  镜花缘  老残游记

    国学书院 镜花缘 老残游记

    (清)李汝珍,(清)刘鹗2007 年出版388 页ISBN:9787805467795

    《镜花缘》为清代李汝珍著述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100回。叙述唐敖等游历海外的见闻传奇及百位才女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和反封建传统观念(如男尊女卑)的积极意义,对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多有揭露。...

  • 爱智典藏<em>书院</em><em>国学</em>讲坛系列  详解易经系辞传

    爱智典藏书院国学讲坛系列 详解易经系辞传

    刘君祖著2015 年出版208 页ISBN:9787542652362

    《系辞传》是《易经》乃至中国儒家的哲学思想精华。作者以依经解经的方式,历时十年,糅合诸家经典,详尽阐述《系辞传》在中国乃至世界哲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

  • 老百姓<em>国学</em><em>书院</em>  大学、中庸

    老百姓国学书院 大学、中庸

    闫锐敏书2012 年出版42 页ISBN:9787502955106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即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中庸》原...

  • <em>国学</em>心脉  <em>书院</em>中的传统人文精神

    国学心脉 书院中的传统人文精神

    张志君著2018 年出版171 页ISBN:9787570500901

    书院,孕育和传播了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一部书院文化史,是读懂中国古代文人心灵的钥匙。本书以书院为线索,叙述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具有代表性的书院及与书院有关的古代文化名人的故事。作者取材广泛,语言生动...

  • 岳麓<em>书院</em><em>国学</em>文库  秦汉名物丛考

    岳麓书院国学文库 秦汉名物丛考

    王子今著2016 年出版463 页ISBN:9787506084345

    王子今教授的《秦汉名物丛考》,从特定的角度,选择一些常人比较陌生而冷僻的秦汉名物进行系列考证,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展示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贡献。考证研究的对象大多是近几十年来考古发现的出土文物、建筑遗迹、...

  • <em>国学</em>小<em>书院</em>

    国学书院

    余非鱼等编著2004 年出版160 页ISBN:7806067310

    《博凯文化•国学书院:大学•中庸•四书1(注音版)》主要内容简介:在许多中国家长的观念中,读书常常是和接受教育相提并论的。孩子去学校上学,家长会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念书”“念书”是接受教育的最重要方式...

  • 老百姓<em>国学</em><em>书院</em>  蒙学经典  2

    老百姓国学书院 蒙学经典 2

    闫锐敏书2012 年出版42 页ISBN:9787502955113

    《老百姓国学书院——蒙学经典(二)》包括《弟子规》、《孝经》、《朱子治家格言》。《弟子规》列举了儿童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其中强调了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

  • 岳麓<em>书院</em><em>国学</em>文库  理学与文学论集

    岳麓书院国学文库 理学与文学论集

    廖可斌著2015 年出版382 页ISBN:9787506082754

    本书收入文章23篇,全部在有关报刊和书籍中发表过。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理学与儒学”,主要以理学为聚焦点,探讨理学和儒学的基本特征和核心价值。二是“理学与文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考察宋代以后.....

  • 岳麓<em>书院</em><em>国学</em>文库  《四书》诠释与儒学演进

    岳麓书院国学文库 《四书》诠释与儒学演进

    肖永明,陈峰等著2017 年出版261 页ISBN:9787101126471

    本书为《岳麓书院国学文库》之一种。从汉至唐,众多学者对《论语》《孟子》进行了各种训释与阐发,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哪些特点?与宋代《四书》学、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宋代《四书》学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