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辩证认识论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结构式的演化  第一人称<em>认识</em>性插入语的语法化  英文版

    结构式的演化 第一人称认识性插入语的语法化 英文版

    程丽霞著2010 年出版250 页ISBN:9787561534670

    第一人称认识性插入语的原始结构式经过语法化由原来的内容义发展为程序义,句法位置的灵活和语义辖域的扩大进一步证实各项参数呈减缩状态的规则具有片面性。探索共时层面下历时变化的普遍机制不仅可以解释共...

  • 梵汉对勘唯<em>识论</em>三种

    梵汉对勘唯识论三种

    黄宝生译注2017 年出版288 页ISBN:9787520310147

    黄宝生先生的《梵汉对勘唯识论三种》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梵汉佛经对勘丛书中的一本。佛教唯识学是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虽曾在隋唐和清末民国时期掀起探讨的热潮,然因其经论众多,体系完整,分析细密,术语繁...

  • 领土问题和历史<em>认识</em>  中日韩三国为何不能携起手来?

    领土问题和历史认识 中日韩三国为何不能携起手来?

    (日)纐缬厚著2014 年出版126 页ISBN:9787542647023

    日中、日韩岛屿争端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不能正确对待历史和反省战争责任,《领土问题和历史认识》揭示了历史问题是阻碍领土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作者以独特的视点将日本侵略中国的起点延伸到1874年出兵台湾,对...

  • <em>认识</em>的升华  实践的硕果  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论文精选

    认识的升华 实践的硕果 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论文精选

    鲁兰桂主编2013 年出版231 页ISBN:9787566808271

    本书主要汇集了近年来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的研究成果,书稿内容丰富,既聚焦广东地方税收发展现状,又具国际比较研究视野,涉及民间组织税收、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个人所得税征管、税收信息化、低碳经济发展税收、...

  • 数学小玩童  很高兴<em>认识</em>你  2-3岁  托班适用

    数学小玩童 很高兴认识你 2-3岁 托班适用

    瞳养儿童教育中心编2018 年出版28 页ISBN:9787550723160

    《数学小玩童·孩子的第一套数学概念启蒙绘本》,是专为2~6岁的学龄前儿童精心撰写的数学启蒙书。涉及“数与运算”、“图形与空间”、“测量与比较”、“规律与逻辑”、“分类与统计”等数学概念。全面、系统...

  • 九型人格  <em>认识</em>自我读懂他人的艺术

    九型人格 认识自我读懂他人的艺术

    华生著2017 年出版282 页ISBN:9787514509533

    中国的近代史之途是东方最难、最艰险的。理论上的幼稚,导致行为上的幼稚,这场以西化为目标的政治变革,呈现出历史上少见的奇特的新旧杂陈、中西糅合的景观。 作者再说戊戌变法,论述了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重要历...

  • 诉讼<em>认识</em>  证明与真实  以刑事诉讼为主要研究对象

    诉讼认识 证明与真实 以刑事诉讼为主要研究对象

    吕卫华著2009 年出版332 页ISBN:9787811394764

    本书试图探讨的是诉讼中有关真实的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诉讼尤其是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追求真实、能否追求到真实以及能否以真实作为认定事实标准。解决这些问题,涉及一系列基本概念和理论。所以,在探讨以上三...

  • 共产党执政规律<em>认识</em>新境界  修订版

    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新境界 修订版

    曲青山主编2018 年出版318 页ISBN:9787509847169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任首席专家的《共产党执政规律》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2015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全国...

  • <em>认识</em>、互动与趋同  公众舆论心理解读

    认识、互动与趋同 公众舆论心理解读

    卢毅刚编著2013 年出版238 页ISBN:9787516127483

    在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表现都是一定心理势能转化的结果。不同的舆论表达可能是个体认知、态度、情感差异在他们“关心领域”的具象反映;较为一致的舆论表达则可能是群体心理和社会当...

  • 万法唯识  唯<em>识论</em>的哲学与教理分析

    万法唯识 唯识论的哲学与教理分析

    (美)托马斯·伍德著;晏可佳,黄海波译2015 年出版209 页ISBN:9787532575589

    唯识学这门出于古印度又在中国继续得到传扬的古老的学问,素以艰涩深奥著称,以至于有认为,如能搞通唯识学,则自可进入佛学的殿堂。而唯识学之难,一是名相繁复,二是典籍众多,且又各有系统,从而时学人难以理出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