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大哲学课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维特鲁威的谬误  建筑学与<em>哲学</em>的范畴史

    维特鲁威的谬误 建筑学与哲学的范畴史

    (英)卡彭著;王贵祥译2007 年出版284 页ISBN:7112084024

    本书是一个涵盖了西方古代、中世纪与现代哲学史与建筑理论史的概要性阐述的理论著作,目的是要寻求和确立曾经影响了20世纪西方世界的建筑理论的原理与学说。在书中,作者把从西方哲学史与建筑理论史上衍生出来...

  • 列宁短篇<em>哲学</em>著作

    列宁短篇哲学著作

    中共中央马克思1998 年出版583 页ISBN:7010011974

    《列宁短篇哲学著作》包括短篇哲学论文、著作节连和书信,其内容很难用一个贴切的书名来概括,我们定名《列宁短篇哲学著作》,以区别于他的哲学专著。列宁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  第1辑  晚年恩格斯<em>哲学</em>经典文本的内在逻辑研究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 第1辑 晚年恩格斯哲学经典文本的内在逻辑研究

    臧峰宇著2015 年出版219 页ISBN:9787300212418

    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以来,西方学者对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进行文献研读与义理阐释,关注恩格斯哲学之于马克思哲学的异质性研究蔚为大观,形成了持续争议的“晚年恩格斯问题”。该书在收集大量研究资料...

  • 现代古典学批判  以“中国<em>哲学</em>”为中心

    现代古典学批判 以“中国哲学”为中心

    邓曦泽著;蒙培元,陈炎丛书主编;黄玉顺,干春松副主编2011 年出版394 页ISBN:9787212045531

    本书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持、主编的一套具有高品位学术价值的丛书。丛书集中讨论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系来自北京、山东、四川、上海等地以及海外的专业学者。其中,蒙培元、黄俊杰、黄玉顺、李...

  • 作为第一<em>哲学</em>的美学

    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

    杨春时著2015 年出版517 页ISBN:9787010150642

    本选题通过对美学史的考察和对现代美学的批判,在重建存在论和现象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美学体系。首先,本书区分了审美本质的发现方法和证明方法,前者是现象学,后者是存在论。其次,对现象学作了新的规定,认为现.....

  • 马克思早期思想探源  《1844年经济学<em>哲学</em>手稿》导论

    马克思早期思想探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论

    李鹏程著2008 年出版337 页ISBN:978701006375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多年来研究者的兴趣不减,国内学者也是如此。但从已出版的有关《手稿》的研究成果看,早期主要介绍《手稿》的背景和基本内容,这些年随着研究的深入...

  • 日就月将  十五至十六世纪的中国法<em>哲学</em>

    日就月将 十五至十六世纪的中国法哲学

    屠凯著2017 年出版195 页ISBN:9787519705800

    本书勾勒了公元十五至十六世纪中国法哲学的轮廓。明代自建立至万历前期的二百余年间,中国士人在理学的传统内对于一些最为根本的法哲学问题进行了日趋深入的思考和辨析,遗留下丰富而雅致的百千篇章,这是我们民...

  • 大师说科学与<em>哲学</em>  计算机与复杂性科学的兴起

    大师说科学与哲学 计算机与复杂性科学的兴起

    (美)海因茨·R.帕格尔斯(Heinz R.Pagels)著2017 年出版331 页ISBN:9787540779252

    若科学与哲学是互相遥望的两岸,《理性之梦》恰好能化身为桥,连接两大知识体系。本书作者帕格尔斯是英年早逝的杰出科学家,在四十九岁那年夏天遭遇山难,留下的这本《理性之梦》,字里行间充满科学的思维、哲学的辩...

  • 邓小平<em>哲学</em>思想新论

    邓小平哲学思想新论

    宋景堂著2002 年出版263 页ISBN:7500435290

    <br>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对于加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 汉魏南北朝道教身体<em>哲学</em>思想研究

    汉魏南北朝道教身体哲学思想研究

    杨普春著2018 年出版355 页ISBN:9787520334747

    在“根身”的宇宙论和“反身”的认识论支撑下,道教的伦理观乃是一种典型的“躬身主义”的伦理观。修身、修心、修道,和合于身体实践过程中,“行善成德以至于道”,“善”之本在“行善”,“德”之成在“积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