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张尧庭著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跟尚领学语法:初中英语版

    跟尚领学语法:初中英语版

    龚懿,冷楠,李寿庭著2015 年出版271 页ISBN:9787506842853

    尚领国际教育集团(Shining InternationalEducation Group)前身为李阳疯狂英语全国分公司管理中心。经验丰富的尚领名师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在英语学习中,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法,需要有精讲精练的归纳,掌握...

  • 信息意识研究  人格差异的视角

    信息意识研究 人格差异的视角

    解敏,赵永华,姜懿庭著2013 年出版178 页ISBN:9787030391483

    信息社会开放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要求学习者能有效地调控自己在信息认知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作为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意识既是信息认知的必要条件和保障,也是信息认知的结果之一...

  • 皮肤性病学

    皮肤性病学

    涂亚庭著2009 年出版241 页ISBN:9787030252593

    本书为教育部规划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供五、七年制医学生、硕士研究生使用。全书共四篇四十四章,计有黑白照片6幅,彩色照片238幅,彩色示意图19幅。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皮肤的解剖与组织学、皮肤...

  • 新能源接入智能电网的逆变控制关键技术

    新能源接入智能电网的逆变控制关键技术

    (美)钟庆昌,(英)托马斯·霍尔尼克著;钟庆昌,王晓琳,曹鑫,曾羽,张尧,明文龙,蔡骏,吕志鹏,马振宇,李蕊译2016 年出版373 页ISBN:9787111540106

    能源危机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可再生的新能源为解决这些问题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如何将新能源接入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了智能电网发展的最大“前沿阵地”。本书在简要介绍电能变换以及新能源与智...

  •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通史  第1卷  导论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通史 第1卷 导论

    吕变庭著2016 年出版328 页ISBN:9787030490452

    本套丛书将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发展历史的阶段性特点来考量,拟设十个专题,具体内容见附件。我们将通过断代的方式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从远古到1919年的发展历程,重点陈述历史上有代表性科...

  • 考古视野中海河域史前科技文明述要

    考古视野中海河域史前科技文明述要

    吕变庭著2013 年出版297 页ISBN:7516123928

    《考古视野中海河域史前科技文明述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释了海河域科学文化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历史地理环境及区域文化传统的传承实际,从海河域科学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个性特...

  • 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研究  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为视角

    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研究 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为视角

    吕变庭著2017 年出版605 页ISBN:9787010178141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从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脉络看,天人关系本身包含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统一的两个要素,即分与合。无可否认,“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本书在承认这个精髓的前提下,分.....

  •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教程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教程

    张尧学等编著1999 年出版370 页ISBN:7302035733

    本书以Internet为背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硬件核心技术与最新发展动态。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概念、技术、应用和发展动向。全书共分六篇18章,参考学时数为80~100学时。由于...

  • 幸福领导力  创造高绩效与高满足感的10个关键对话

    幸福领导力 创造高绩效与高满足感的10个关键对话

    (美)卜凯莉,刘瑄庭著2015 年出版222 页ISBN:9787550255678

    本书为企管类图书。指导过《财富》五百强企业经理人的国际级企业管理顾问和绩效教练与搭档,通过10次极具场景感的对话交流,告诉读者成功需要能够信守承诺、全然投入、不怕失败、与所有事物建立正向关系,并且具...

  • 从非本体到心性本体  唯识学种子说在中国佛学中的转向

    从非本体到心性本体 唯识学种子说在中国佛学中的转向

    庭著2016 年出版279 页ISBN:9787307179011

    唯识学种子说通过在微分、刹那层面探讨深层心识的构造活动和存在的本质,论证了佛教缘起性空的非本体立场,属于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诠释。但是,由于受到中国固有思维的影响,中国佛学不再侧重强调法性即空性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