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杨晓红译注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以柏林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为样本

    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以柏林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为样本

    晓红2014 年出版159 页ISBN:9787560995991

    本书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举足轻重。本书援引传播学基本理论、场域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媒介理论和消费社会理论,选择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以及2008年...

  • 财务与金融英语 附有1000条常用术语的迷你词库 with mini-dictionary of finance

    财务与金融英语 附有1000条常用术语的迷你词库 with mini-dictionary of finance

    (英)伊恩·麦肯齐(Ian Mackenzie)著;王中华,王蕾译注2007 年出版159 页ISBN:9787115161963

    本书为金融英语,通过细分归纳,帮你轻松掌握金融领域常用词汇:货币与银行,贸易与商务,会计基础,公司财务,全球经济问题等。

  • 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  AutoCAD+3ds Max+Photoshop

    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 AutoCAD+3ds Max+Photoshop

    晓红,李燕主编;胡继光,刘涛,于化强等副主编2014 年出版224 页ISBN:9787517014508

    本书专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包括课堂讲授和上机实习两个主要环节,这两个环节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本教材正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根据该专业课程的特点而编写。教材共分4个模块,共22...

  • 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杨晓猛,沈毅著2014 年出版208 页ISBN:9787514147568

    本书是大连炮台考察报告,炮台街道属中国辽南地区的涉农街道,在农村城镇化实践中保持自己的特色,走在大连地区的前列。2002年被批准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4年被批准成为“全国重点镇”,充分发挥了“窗口...

  •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王力邦,帅晓红主编2008 年出版269 页ISBN:7040238462

    本书在深入研究总结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高中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力图进一步厘清课程改革的理论脉络,解决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希望进...

  • 现代配位化学及其应用

    现代配位化学及其应用

    杨晓婧,乔永生,杜君等编著2010 年出版323 页ISBN:9787564606817

    本书提供了配位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一些常用配合物的研究方法,对于配位化学中一些新的领域也做了一些介绍,阐述了一些配合物的实际应用。其主要内容为:简要介绍配合物的发展历程和配位化学研究的...

  • 智能制造技术基础

    智能制造技术基础

    邓朝晖,万林林,邓辉,张晓红,刘伟主编2017 年出版318 页ISBN:9787568027670

    本教材共分为7章。第1章概论,主要介绍了智能制造技术在当前制造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背景和研究进展、智能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第2章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主要介绍了知识表示方法、确定...

  • 中国史话  承德史话

    中国史话 承德史话

    晓红等编著2015 年出版162 页ISBN:9787509774502

    《承德史话》共分六个部分,分别讲述了承德的自然及其历史、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秀美山城及生态建设、承德境内的景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及示范基地、革命史迹及重要人物。“一座山庄,半部清史”,曾为...

  • “媒”田守望者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研究

    “媒”田守望者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研究

    杨晓强著2015 年出版271 页ISBN:9787516622667

    本书选择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作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什么是传媒的社会责任、为什么传媒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是怎样的三个核心问题开展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沿着“传媒的...

  • 林纾家书

    林纾家书

    林纾著;夏晓红,包立民编注2016 年出版319 页ISBN:9787100121804

    林纾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极有影响的文学家、翻译家,也是晚清民国最为著名的传统派文人。作为消失于时代的士人群体的一员,无论是处世之方,还是为文之道,林纾都极具代表性,而本书正是从一个特殊角度入手,揭示了这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