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志田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全国电力继续教育规划教材  变电站倒闸操作解析  中

    全国电力继续教育规划教材 变电站倒闸操作解析 中

    焦日升,徐志恒编著;李欣主审2012 年出版338 页ISBN:9787512338050

    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册,主要以66kV、220kV、500kV典型设计接线涉及10、35、110、220、500kV四个电压等级的三座变电站为模型,根据国网公司有关规定和标准编制变 电站线路操作、断路器操作、电容器操作、低...

  • 冷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  第2版

    冷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 第2版

    范有发主编;陈胤,欧圣雅,徐志扬参编;翁其金主审2012 年出版292 页ISBN:9787111374855

    本书是应中等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而进行修订的。全书共分七章,主要论述曲柄压力机、双动拉深压力机、螺旋压力机、精冲压力机、高速压力机、数控回转头压力机、数控折弯机、伺服压力机、液压机、塑料挤出...

  • 百年白话阅读经典  散文卷  <em>徐志</em>摩散文经典文集  我所知道的康桥

    百年白话阅读经典 散文卷 徐志摩散文经典文集 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著2018 年出版219 页ISBN:9787533772987

    本书为徐志摩的散文作品选编,精选徐志摩创作发表的白话散文作品,包括《我所知道的康桥》《曼殊斐尔》《雨后虹》等。本书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所选文章既有情感自剖、心灵追思,又有理性议论,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 <em>徐志</em>摩诗全集  别离的笙箫

    徐志摩诗全集 别离的笙箫

    徐志摩著2016 年出版325 页ISBN:9787512712331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来一去间,诗人徐志摩给世人留下了恒久的思念。他的诗,好像一只聪明玲珑的乌,是欢喜,是怨,唱的皆是美妙的歌,给人舒快的感悟;他这个人,“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

  • 文物故事

    文物故事

    程克夷,徐志祥,赵辉主编;孔德骐,刘炳泽,刘俊仁,孙波编;徐湘编著1999 年出版423 页ISBN:7800392740

    《文物故事》内容简介: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她已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奇峰迭起、波澜壮阔的...

  • 学生阅读经典  <em>徐志</em>摩

    学生阅读经典 徐志

    徐志摩著;陈子善选编2001 年出版332 页ISBN:780531814X

    作者简介徐志摩,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徐章序,字*森,小字又申。浙江海宁县人。父亲徐申如,清朝候选中书科中书,办商业蜚声浙江。自幼入私塾读书。1915年中学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大学预科、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

  • 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  No.3  自主创新与竞争力指数

    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 No.3 自主创新与竞争力指数

    刘迎秋,徐志祥主编2006 年出版338 页ISBN:7802303346

    本书是一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为主体组成的课题组集体研究完成的学术成果。本书依托2006年6月15日成立的“10省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杭州合作会议”在全国10省市开展了中国民营制造业...

  • 门急诊医师入门与提高  从实习医师到临床专家

    门急诊医师入门与提高 从实习医师到临床专家

    顾红军,胡佳乐,李强主编;杨海文,徐立平,徐志明等副主编;于永杨,仵立军,李强等编2014 年出版317 页ISBN:9787509179673

    本书共分三篇11章,第一部分“入门篇”,从方法论入手,介绍了做个好医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注重从细节做起,尤其是要善于学习;其次要尽快熟悉常规工作流程和基本的工作方法,掌握症状学知识,培养临床思路。第二部......

  • 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技术种类研究报告

    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技术种类研究报告

    徐志2016 年出版213 页ISBN:9787511617545

    “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技术种类研究”是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机机械适用性评价技术集成研究” 子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对适用性和适用性评价解读、对已使用的适用性评价技术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出试验...

  • <em>徐志</em>摩

    徐志

    徐志摩著;中国现代文学馆编1997 年出版287 页ISBN:7508011031

    徐志摩代表作》主要内容:第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这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