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王艳林著(内蒙古财经大学)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矿产资源利益公平分配制度研究

    矿产资源利益公平分配制度研究

    落志筠著(蒙古财经大学2015 年出版282 页ISBN:9787562057963

    本书采用经济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以及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借用相关学科理论分析论证了参与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应然主体;通过对现有利益分配制度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反思,阐释了矿产资源利益公平分配的...

  • <em>内<em>蒙古</em></em>肉羊产业竞争力研究

    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研究

    樊宏霞著(蒙古财经大学2015 年出版210 页ISBN:9787514161489

    作为我国肉羊生产大区,逐步提升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不仅是推进肉羊产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肉羊产业实现转型的现实选择。本研究基于波特钻石模型,构建了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聚...

  •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傅锁根,孙大为,赵嘉敏等著(蒙古财经大学2016 年出版281 页ISBN:9787566510174

    本书以蒙古自治区部分普通高校为例,立足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全国其他地区一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较所具有的特殊性,客观评价目前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状,厘清其中的有效措施和好...

  • <em>蒙古</em>族传统物质文化

    蒙古族传统物质文化

    敖其著(蒙古财经大学2017 年出版182 页ISBN:9787566512758

    蒙古族传统物质文化》一书,将蒙古族传统物质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视和研究,在阐释传统文化概念、特征、价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主要构成、保护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全书分为三大篇:第...

  • 20世纪回族文学价值研究

    20世纪回族文学价值研究

    王继霞著(蒙古财经大学2014 年出版231 页ISBN:9787516138694

    本书从价值论视角,在价值创造→价值形成→价值实现的动态链条中,在与整个中国文学、文化相联系相比较的广阔视域中,对二十世纪回族作家主要的价值取向和抒写姿态、回族文学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艺术创新以及它...

  • 政府推进社区多元共治的体系与过程  重构社区认同

    政府推进社区多元共治的体系与过程 重构社区认同

    付春华著(蒙古财经大学2015 年出版209 页ISBN:9787562064657

    本书以“社区认同”为研究对象,将“社区认同”从“社会认同”的宏观研究中剥离,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对象进行体系化、实体化研究,从社区认同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完善其内涵,跳出“认同感性化”的研究困境。本书是“社...

  •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  黑水城两千年历史研究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 黑水城两千年历史研究

    (日)井上充幸,加藤雄三,森谷一树著;乌云格日勒译(蒙古财经大学2013 年出版254 页ISBN:9787300186245

    黑水城位于今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欧亚的一个枢纽点。著名的“居延汉简”和“黑水城文书”均于此出土,前者推动了汉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后者则为现代西夏学的建构创造了条...

  •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

    杜建明著(蒙古财经大学2015 年出版236 页ISBN:9787516165362

    阶级分析方法是我们所熟悉的一种认识方法和研究工具,这一方法被广泛使用于包括法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本书以“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为题,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在...

  • <em>内<em>蒙古</em></em>自治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及其政策研究

    蒙古自治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及其政策研究

    郭喜主编(蒙古财经大学2012 年出版228 页ISBN:9787566501127

    本书从经济、社会、空间和环境四方面来分析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如何在蒙古地区构建一个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支持系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总结了十一五期间蒙古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

  • 新时期小说的文学建构与嬗变

    新时期小说的文学建构与嬗变

    郭亚明著(蒙古财经大学2012 年出版246 页ISBN:9787516111963

    本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新时期小说30余年的基本发展过程、主要面貌及其文化社会品格。着意于阐释新时期小说创作与整体文学的关系。论述中不以作家,而以时代、文学运动和现象为线索,从而加大了作品的容纳量。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