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汪晓茜著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产城人融合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核心难题的系统思考

    产城人融合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核心难题的系统思考

    侯汉坡,李海波,吴倩茜著2014 年出版300 页ISBN:9787507429619

    本书分为三篇十一章。产城人融合即“产·城·人融合”,是“产业·城市·人居融合”的简称,是指产业、城市、人居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并以人为本提供宜居环境。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

  •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综合布线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综合布线

    李畅,汪晓璐,裴勇等编著2015 年出版328 页ISBN:7040393700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综合布线”课程的配套教材。作者团队根据多年总结出的“六性”(科学性、规范性、原创性、实用性、示范性、工程性)原则进行编写,注重“自主学习”和“...

  • 准谈风月

    准谈风月

    汪晓原,王一方著2008 年出版208 页ISBN:9787806789148

    本书是江晓原、王一方二人关于性学的散文随笔合集。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对话、夜话、闲话,另加序、跋各一篇。对话部分共四篇,是江晓原、王一方二人关于伟哥、避孕药、性麻木现象及性文学的对话。夜话部分共七...

  • 边缘叙事  2006-2011年中国少数名族文化现象评析

    边缘叙事 2006-2011年中国少数名族文化现象评析

    茜著;钟进文主编2012 年出版276 页ISBN:9787516119211

    自从以市场经济为核心价值的大众文化降临中国,一波又一波的文化浪潮如大海赶浪般,将少数民族文化推向沙滩海岸。这种搁浅意味着大众文化精神之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陌路相遇。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尴尬。在此...

  • BP神经网络视角下的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预警机制研究

    BP神经网络视角下的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预警机制研究

    茜著2018 年出版146 页ISBN:9787514199857

    目前国内外对于人才流失的研究尽管蓬勃,但针对高科技企业这一特定企业类型中人才流失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在目前研究中关于人才流失风险预警指标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以及预警过程的时变性、自适应性和自...

  • 新视域中国高等院校动画设计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动画设计基础

    新视域中国高等院校动画设计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动画设计基础

    茜著2017 年出版203 页ISBN:9787558603549

    动画原理是动画设计专业核心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使本教材更有助读者学习动画设计与制作,现进行全面改版。新版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详细讲解曲线运动、弹性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动画设计中人物、动...

  • 行业特征、知识外部性与企业自主创新  基于市场结构因素与行业内专利竞赛的实证研究

    行业特征、知识外部性与企业自主创新 基于市场结构因素与行业内专利竞赛的实证研究

    茜著;胡玉明主编;刘运国副主编2017 年出版127 页ISBN:9787030546401

    本书结合外部性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专利竞赛理论,从市场结构因素的差异以及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策略互动的角度,在行业间和行业内部两个研究层面,对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资行为与专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

  • 实验方法在劳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方法在劳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

    茜著2018 年出版146 页ISBN:9787509657768

    本书内容介绍:由于劳动经济学经验研究通常使用没有人为控制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观测数据,几乎所有劳动经济学的核心研究问题都受到内生性问题的困扰,即与人力资本积累、自我选择进入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发...

  •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苗启明,谢青松,林安云,吴茜著2016 年出版445 页ISBN:9787516193716

    马克思立足于人类学、生态学、经济学三位一体的根基上的生态哲学构建,对人类今日克服生态危机和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有何意义?我们应当怎样在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基础上展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本书的核心...

  • 法句譬喻经注译与辨析

    法句譬喻经注译与辨析

    荆三隆,邵之茜著2013 年出版349 页ISBN:9787516124079

    佛教比喻经典,无论在历史或是在现实的生活中,都产生过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认真地发掘其思想文化资源,对于促进社会的祥和安定,使人们在处理各种纷扰的利益关系时,保持互谅和睦;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时,做到圆融会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