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王庆山译注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武经七书  上

    武经七书 上

    骈宇骞等译注2007 年出版301 页ISBN:7101057616

    元丰三年(1080年),神宗命令国子监司业朱服、武学博士何去非等挑选、汇编兵书。他们从当时流行的三百四十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挑选出来《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六韬》、...

  • 集字挥毫必备  1  人生·教训篇

    集字挥毫必备 1 人生·教训篇

    (日)福本雅一原编;王燕民,吴澄渊选编;杨宗兵诗词译注2001 年出版215 页ISBN:750625168X

    《集字挥毫必备》丛书根据日本福本雅一的《集子墨场必携》精选组全编成,撷取中国历代名诗佳句,选配历代书法名家之行草书迹,再依据不同的题编成六卷。每卷收入二百首左右相关主题的作品,每首诗句按笔画顺序排列...

  • 集字挥毫必备  2  生活·离愁篇

    集字挥毫必备 2 生活·离愁篇

    (日)福本雅一原编;王燕民,吴澄渊选编;杨宗兵诗词译注2001 年出版223 页ISBN:750625168X

    《集字挥毫必备》丛书根据日本福本雅一的《集子墨场必携》精选组全编成,撷取中国历代名诗佳句,选配历代书法名家之行草书迹,再依据不同的题编成六卷。每卷收入二百首左右相关主题的作品,每首诗句按笔画顺序排列...

  • 集字挥毫必备  5  春夏·秋冬篇

    集字挥毫必备 5 春夏·秋冬篇

    (日)福本雅一原编;王燕民,吴澄渊选编;杨宗兵诗词译注2001 年出版218 页ISBN:750625168X

    《集字挥毫必备》丛书根据日本福本雅一的《集子墨场必携》精选组全编成,撷取中国历代名诗佳句,选配历代书法名家之行草书迹,再依据不同的题编成六卷。每卷收入二百首左右相关主题的作品,每首诗句按笔画顺序排列...

  • 集字挥毫必备  4  山水·风景篇

    集字挥毫必备 4 山水·风景篇

    (日)福本雅一原编;王燕民,吴澄渊选编;杨宗兵诗词译注2001 年出版213 页ISBN:750625168X

    《集字挥毫必备》丛书根据日本福本雅一的《集子墨场必携》精选组全编成,撷取中国历代名诗佳句,选配历代书法名家之行草书迹,再依据不同的题编成六卷。每卷收入二百首左右相关主题的作品,每首诗句按笔画顺序排列...

  • 集字挥毫必备  6  花草·动物篇

    集字挥毫必备 6 花草·动物篇

    (日)福本雅一原编;王燕民,吴澄渊选编;杨宗兵诗词译注2001 年出版219 页ISBN:750625168X

    《集字挥毫必备》丛书根据日本福本雅一的《集子墨场必携》精选组全编成,撷取中国历代名诗佳句,选配历代书法名家之行草书迹,再依据不同的题编成六卷。每卷收入二百首左右相关主题的作品,每首诗句按笔画顺序排列...

  • 项目管理  英文版  原书第2版

    项目管理 英文版 原书第2版

    (美)宾图著;鲁耀斌,赵玲译注2012 年出版438 页ISBN:9787111378730

    本书在涵盖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制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的基础上,从战略的层面阐释了项目管理的方法、以整体的视角看待项目管理中多要素的集成;从项目管理的科学层面介绍了项目的风险管理、成本估算和预...

  • 德国民法典  第4版

    德国民法典 第4版

    陈卫佐译注2015 年出版671 页ISBN:9787511869876

    《德国民法典》第1版于2004年、第2版于2006年出版后,获读者普遍好评。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德国民法典的最新动态,译者依据该法典的最新版本重新进行了翻译、修订,现推出第3版。第3版保留了第1版和第2版的...

  • 聊斋志异<em>译注</em>  中国古典文化大系金砖珍藏版

    聊斋志异译注 中国古典文化大系金砖珍藏版

    宋欣然译注2014 年出版376 页ISBN:9787542643957

    本书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倾毕生心血写成的文言小说集,是明清短篇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它通过刻画一个个性格鲜明的鬼狐妖魅形象,讲述一段段动人心魄的凄艳故事。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

  •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化权力碎片化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化权力碎片化

    王庆奖,杨燕著2014 年出版170 页ISBN:9787548219552

    本专著主要考察在后现代语境下:(1)文化研究中的原点与人文回归、(2)文化权力的分散与分配、(3)文化研究对边缘问题的关照、(4)文化研究的学术思想,其中在第(1)中重点探讨了文化的起源与形成的原点回归以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