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王春香译注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  三国志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 三国志

    (晋)陈寿著;刘少影译注2016 年出版174 页ISBN:9787500864837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东......

  • 铁路货车载荷谱及其应用

    铁路货车载荷谱及其应用

    王春山,王曦,杨广雪编著2018 年出版236 页ISBN:9787113243722

    铁路货车载荷谱是承载结构在运用过程中所承受的交变外力的统计表示,它是结构抗疲劳设计和试验评估的基础。本书总结了中国在铁路货车载荷谱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成果,为提升铁路货车设计、保障运输安全具有指导...

  • 千字文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  普及版

    千字文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 普及版

    冯国超译注2017 年出版115 页ISBN:9787100125215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互不重复的字写成的作品,作者系南朝梁时的周兴嗣。《千字文》从问世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流行的蒙学经典中历时最长久的一部经典。《千字文》全文用韵,每四个字一句,共二...

  •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  千字文  彩图典藏版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 千字文 彩图典藏版

    冯国超译注2017 年出版115 页ISBN:9787100125277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互不重复的字写成的作品,作者系南朝梁时的周兴嗣。《千字文》从问世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流行的蒙学经典中历时最长久的一部经典。《千字文》全文用韵,每四个字一句,共二...

  • 德国民法典  第2版

    德国民法典 第2版

    陈卫佐译注2006 年出版687 页ISBN:7503659963

    《德国民法典》是资产阶级民法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德国民法典的编纂和施行,不仅在其国内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受到各国法学界的重视,从而对许多国家的民法编纂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社于2004年7月出版了由陈卫...

  • 贺拉斯诗全集  拉中对照详注本  上  原诗与译诗

    贺拉斯诗全集 拉中对照详注本 上 原诗与译诗

    (古罗马)贺拉斯著;李永毅译注2017 年出版749 页ISBN:9787515349978

    本书囊括了贺拉斯一生所有的诗集,包括四部《颂诗集》《世纪之歌》《长短句集》、两部《闲谈集》和两部《书信集》,近八千行,以拉汉对照的形式呈献给读者。为了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贺拉斯的原作,译者做了七十多万字...

  • 转型中的俄罗斯道德教育

    转型中的俄罗斯道德教育

    王春英著2015 年出版284 页ISBN:9787010148953

    1991年苏联剧变,使原有的道德教育体系止步于时代的剧烈更迭,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实现机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构与时代相契合的新的思想道德秩序成为苏联解体之后近20年俄罗斯道德教育的重要议题。 转型...

  • 新思路大学英语读写译教程  第4册  教师参考书  第2版

    新思路大学英语读写译教程 第4册 教师参考书 第2版

    杨治中总顾问;李霄翔,王海啸顾问;蔡昌卓总主编;程丽华,崔敏主编;万明莉,崔立秀,唐姬霞副主编;程丽华,唐姬霞,崔立秀,万明莉,李秋红,高大千,张芳,王春生,阮晓霞编委2015 年出版145 页ISBN:9787300205106

    本书严格按照《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基本要求的规定,在第一版内容基础上更新过时内容,增加时新话题,保持教材的时效性和创新性。内容体系更加完整,兼顾各学科的通用性,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要。各...

  • 中华蒙学经典  三字经  百家姓

    中华蒙学经典 三字经 百家姓

    李逸安译注2012 年出版183 页ISBN:9787101088298

    《三字经·百家姓》是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中影响很大的两种。《三字经》相传为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撰,全文1100余字,用三字一句的歌诀形式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伦理,自然生活、文献典籍与历史沿革等,以劝勉勤学作结。...

  • 农桑辑要<em>译注</em>

    农桑辑要译注

    (元)大司农司编;马宗申译注2008 年出版381 页ISBN:9787532550999

    本书元代初年大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成书于至元十年(1273)。其时元已灭金,尚未并宋。因系官书,故不题撰者姓名。本书内容以北方农业为对象,农耕与蚕桑并重。卷一典训,记述农桑起源及文献中重农言论和事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