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梁铁民等整理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大清现行刑律讲义

    大清现行刑律讲义

    吉同钧纂辑;闫晓君整理2017 年出版457 页ISBN:9787513047265

    吉同钧作为“陕派律学”中代表人物参与晚清的变法修律活动,不但亲自编纂《大清现行刑律》,而且在《大清新刑律》出台后,对修律的工作不断地予以关注和评论,他曾对《大清新刑律》发表这样的看法,“新订之律,表面.....

  • 三希堂法帖  第1册  图文珍藏版

    三希堂法帖 第1册 图文珍藏版

    (清)梁诗正编著;刘凯整理2014 年出版416 页ISBN:7512013922

    《三希堂法帖》(全6册)是一部清高宗弘历敕命编刻的一部大型书法丛帖类图书。本书收集了自魏 、晋至明代末年共134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3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而被命名为《三...

  •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13  家族源流卷  上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13 家族源流卷 上

    上海图书馆编;陈建华,王鹤鸣主编;牟元珪整理2013 年出版794 页ISBN:7532570843

    家谱号称史学三大支柱之一,其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信息越来越受到各个阶层的重视,但家谱数量的庞大和保存的分散使它的利用受到了很大局限。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整理研究团队首次从海量的家谱中,辑出各种有价值的...

  •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10  礼仪风俗卷  上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10 礼仪风俗卷 上

    上海图书馆编;陈建华,王鹤鸣主编;陈秉仁整理2013 年出版492 页ISBN:7532570843

    家谱号称史学三大支柱之一,其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信息越来越受到各个阶层的重视,但家谱数量的庞大和保存的分散使它的利用受到了很大局限。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整理研究团队首次从海量的家谱中,辑出各种有价值的...

  •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14  家族源流卷  下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14 家族源流卷 下

    上海图书馆编;陈建华,王鹤鸣主编;牟元珪整理2013 年出版1663 页ISBN:7532570843

    家谱号称史学三大支柱之一,其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信息越来越受到各个阶层的重视,但家谱数量的庞大和保存的分散使它的利用受到了很大局限。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整理研究团队首次从海量的家谱中,辑出各种有价值的...

  •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18  漳州移民卷  下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18 漳州移民卷 下

    上海图书馆编;陈建华,王鹤鸣主编;林嘉书整理2013 年出版1064 页ISBN:7532570843

    家谱号称史学三大支柱之一,其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信息越来越受到各个阶层的重视,但家谱数量的庞大和保存的分散使它的利用受到了很大局限。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整理研究团队首次从海量的家谱中,辑出各种有价值的...

  •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17  漳州移民卷  上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17 漳州移民卷 上

    上海图书馆编;陈建华,王鹤鸣主编;林嘉书整理2013 年出版506 页ISBN:7532570843

    家谱号称史学三大支柱之一,其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信息越来越受到各个阶层的重视,但家谱数量的庞大和保存的分散使它的利用受到了很大局限。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整理研究团队首次从海量的家谱中,辑出各种有价值的...

  •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11  礼仪风俗卷  下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11 礼仪风俗卷 下

    上海图书馆编;陈建华,王鹤鸣主编;陈秉仁整理2013 年出版1006 页ISBN:7532570843

    家谱号称史学三大支柱之一,其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信息越来越受到各个阶层的重视,但家谱数量的庞大和保存的分散使它的利用受到了很大局限。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整理研究团队首次从海量的家谱中,辑出各种有价值的...

  • 赵少咸文集  唐写本切韵残卷校记

    赵少咸文集 唐写本切韵残卷校记

    赵少咸著;赵吕甫整理2016 年出版185 页ISBN:9787101115734

    赵少咸的小学成就举世嘱目,但呈现给世人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著述因为战乱、“文革”等多未能面世。经过多方努力寻找、整理,推出《赵少咸文集》,包括《经典释文集说附笺残卷》《增修...

  • 女真谱评  下

    女真谱评 下

    马亚川讲述,王宏刚,程迅记录整理2009 年出版375 页ISBN:9787206061042

    “说部”是满语,就是汉族人的民间说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一直没有形成文本,现在能用满语说书的人已寥寥无几,“说部”艺术濒临失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吉林省开始抢救满族说部艺术至今,成立了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