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冕点校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扬州足征录

    扬州足征录

    (清)焦循辑;许卫平点校2004 年出版501 页ISBN:7806940154

    《扬州足征录》,清焦循辑。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清甘泉县(今江苏扬州)人。出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焦循博闻强记,卓识超群,嘉庆间中举后,淡于仕进,中年后潜心研读......

  • 裴氏人物著述

    裴氏人物著述

    西江辑成点校2002 年出版702 页ISBN:7203045374

    裴氏纵贯整部中华文明史,迄今已达2700年之久,其间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功高华夏,彪炳史册。一部裴氏族史堪称中华民族通史的缩影。裴氏钟山河之壮气,秉承家风传统。涌现了数以千计的圣哲贤德、英雄豪杰。历代有宰.....

  • 大明奇侠传

    大明奇侠传

    (清)不署撰人撰;(清)邹必显撰;王道瑞点校1995 年出版269 页ISBN:7508008308

    内容提要本书是两部清代传奇小说《大明奇侠传》、《飞跎全传》的合集。《大明奇侠传》,又名《云中雁三闹太平庄》。小说描写明朝天启年间,太师云定、御史钟珮、都统雁翎、翰林文正等忠臣与奸臣国舅刁发斗争的...

  • 晚清桐城三家诗

    晚清桐城三家诗

    (清)方守彝,姚永樸,姚永概著;徐成志点校;刘梦芙审订2013 年出版778 页ISBN:7546126975

    “桐城二姚”指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至民国期间的桐城姚永朴(1861-1939)、姚永概(1866-1923)兄弟,姚永朴、姚永概是清代桐城派著名作家姚鼐的族裔,其祖父姚莹,其父是桐城派后期作家姚慕庭。本书即为姚氏兄弟二人的诗....

  • 影梅庵忆语  浮生六记  香畹楼忆语  秋灯琐忆

    影梅庵忆语 浮生六记 香畹楼忆语 秋灯琐忆

    (清)冒襄,(清)沈复,(清)陈裴之,(清)蒋坦著;李之亮,吴友仁,杨爱群等点校2016 年出版254 页ISBN:9787553804125

    《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香畹楼忆语》《秋灯琐忆》是清代比较有名的几种写情小品。《影梅庵忆语》是追忆冒襄和其妾秦淮名姝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名士名媛,才情俱至,字里行间,哀感惋艳,虽琐碎记来,却情真语挚...

  • 全民阅读国学经典大字注音全本尚雅国学经典书系  龙文鞭影

    全民阅读国学经典大字注音全本尚雅国学经典书系 龙文鞭影

    (明)萧良有撰;(明)杨臣诤增订;邓启铜点校2014 年出版166 页ISBN:9787305125256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

  • 贵州古近代名人日记丛刊  第5辑  丁亥入都纪程  黔轺纪行集  黔行日记  归程日记

    贵州古近代名人日记丛刊 第5辑 丁亥入都纪程 黔轺纪行集 黔行日记 归程日记

    张乡里点校2019 年出版282 页ISBN:7221139962

    《贵州古近代日记丛刊》(共五辑),收录贵州古近代日记12种,包括古近代贵州文人和域外文人在贵州期间撰写的日记作品。这批日记,除徐霞客《黔游日记》等少数几种有标点整理本出版外,其它大部分作品皆是稿本或刻本.....

  • 邵雍全集  1  皇极经世  上

    邵雍全集 1 皇极经世 上

    (宋)邵雍著;郭彧,于天宝点校2015 年出版477 页ISBN:9787532565306

    国学大师梁启超尝云:“康节先生,以宇宙万有,皆生于心,事事凭空创造,后人无此聪明,故不能传其学”。于此可见梁氏对邵雍的推崇备至和邵子之学不得其传的遗憾。邵雍以其先天之学和击壤之诗名扬后世,成为南宋以来......

  • 邵雍全集  3  皇极经世  下

    邵雍全集 3 皇极经世 下

    (宋)邵雍著;郭彧,于天宝点校2015 年出版1486 页ISBN:9787532565306

    国学大师梁启超尝云:“康节先生,以宇宙万有,皆生于心,事事凭空创造,后人无此聪明,故不能传其学”。于此可见梁氏对邵雍的推崇备至和邵子之学不得其传的遗憾。邵雍以其先天之学和击壤之诗名扬后世,成为南宋以来......

  • 邵雍全集  2  皇极经世  中

    邵雍全集 2 皇极经世 中

    (宋)邵雍著;郭彧,于天宝点校2015 年出版1022 页ISBN:9787532565306

    国学大师梁启超尝云:“康节先生,以宇宙万有,皆生于心,事事凭空创造,后人无此聪明,故不能传其学”。于此可见梁氏对邵雍的推崇备至和邵子之学不得其传的遗憾。邵雍以其先天之学和击壤之诗名扬后世,成为南宋以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