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郭德湘著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禅,是开在诗里的花  在最美的诗里修炼最美的心灵

    禅,是开在诗里的花 在最美的诗里修炼最美的心灵

    湘著2014 年出版259 页ISBN:9787515811758

    诗是最美的文字,禅是最美的哲学。本书通过对古诗词的解读,分析当下的人与事,说出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解读了诗中蕴含的禅意。说明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只有时刻保持内心的平静,保留内心的纯真,我们才能真正......

  • 比较法视角下英美返还法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比较法视角下英美返还法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李语湘著2015 年出版263 页ISBN:9787562063704

    本书通过历史地再现不当得利一般原则在英美法中的产生及发展情境,旨在发掘返还法得以产生的源头及原因。同时,通过对构成不当得利一般原则的各个要素的具体内容、特定价值以及实践意义的现代法上的解读,提出了...

  • 时代迭变中的文武政要  民国五十位军政人物列传  下

    时代迭变中的文武政要 民国五十位军政人物列传 下

    吴相湘著2011 年出版672 页ISBN:9787500848172

    本书与《风云际会下的书生》同来自作者的《民国百人传》,前者撷取学者人物,本书取军政人物。两书篇幅相比,本书为多,约70万字,人物50 位。50位人物,看似不少,但《民国百人传》中此类人物还有二三十位,编辑本书......

  • 时代迭变中的文武政要  民国五十位军政人物列传  上

    时代迭变中的文武政要 民国五十位军政人物列传 上

    吴相湘著2011 年出版362 页ISBN:9787500848172

    本书与《风云际会下的书生》同来自作者的《民国百人传》,前者撷取学者人物,本书取军政人物。两书篇幅相比,本书为多,约70万字,人物50 位。50位人物,看似不少,但《民国百人传》中此类人物还有二三十位,编辑本书......

  •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  彭罗德的12岁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 彭罗德的12岁

    (美)布斯·塔金顿著;郭德燕译2016 年出版327 页ISBN:7556218309

    美国男孩彭罗德12岁这年过得非同寻常,这是他童年恶作剧事业的高峰,在这一年里他荣获“全城最糟糕男生”的称号。因为他弄砸了《圆桌骑士》的表演,说弥天大谎,上课走神,不受女生青睐,自制天花药水给伙伴喝,唱难......

  • FRP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性能与分析

    FRP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性能与分析

    梁炯丰,郭立湘著2014 年出版103 页ISBN:9787307149441

    本书旨在对FRP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进行理论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圆FRP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和长柱的试验研究、圆FRP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方FRP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和长柱的试验研究、方...

  • 只怪众生太美丽  从金庸江湖中读出的现实人生

    只怪众生太美丽 从金庸江湖中读出的现实人生

    西湘著2016 年出版266 页ISBN:9787555246312

    江湖不只是男人的,有女人在才能成就江湖。人生其实就如同江湖,女性在江湖中的自我认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一生的机遇。金庸笔下的女子在感情事上总是比男子要勇敢,男人们面对感情的时候总是拖泥带水婆婆妈妈...

  • 南方汉语幼儿咿呀学语与早期语言的发展

    南方汉语幼儿咿呀学语与早期语言的发展

    陈晓湘著2015 年出版196 页ISBN:9787566709882

    本书共5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此课题的合理性、研究目的、意义及三个研究问题。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第三章详述了研究过程。第四章详细表征了三个研究问题的结果。第五章从生理、感知及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咿呀学...

  • 复杂条件下孤岛煤柱工作面安全高效综放实践

    复杂条件下孤岛煤柱工作面安全高效综放实践

    郭德春,王建沪,王道广等著2011 年出版138 页ISBN:9787564613587

    本书针对复杂条件孤岛煤柱采场,从旧巷处理、平巷支护、防冲治理、断层控制及火灾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根据层位和方向对旧巷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方法;运用关键层控制理论对平巷进行了支护控制...

  • 中国赋论史

    中国赋论史

    何新文;苏瑞隆,彭安湘著2012 年出版472 页ISBN:9787010105581

    本书作为第一部系统的赋论史专著,以断代分章的形式,纵向描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现当代凡六个时期赋论的基本状貌、历史特点及其承先启后的关系,揭示了中国赋论形成、发展、演变的学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