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陈修颖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

    (清)陈修园著;赵艳,韩锋,庄乾竹点校2013 年出版229 页ISBN:9787507742268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名医陈念祖所著。全书共四卷,卷一、卷二仿效《三字经》的体裁以三字一句的韵语概述医学源流、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常见病;卷三、卷四详论该书中所列各种病症的方药,并在书末简明扼要地...

  • 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

    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

    (清)陈修园著;赵宇宁,江南,郭智晓校注2012 年出版333 页ISBN:9787507739831

    《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撰著。为《金匮要略浅注》十卷与《金匮方歌括》六卷的合刊本。 《金匮要略浅注》十卷。 刊于1803年。本书的体例和编法特点,与《伤寒论浅注》略同。作者选集前人...

  • <em>陈修</em>园医学丛书  金匮要略浅注

    陈修园医学丛书 金匮要略浅注

    (清)陈修园撰;林慧光,戴锦成,高申旺校注2016 年出版280 页ISBN:7513223580

    《金匮要略浅注》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全书分10卷,25篇。本书博采赵以德、胡引年、程云来、沈目南、喻嘉言、徐忠可、魏念庭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以《内经》、《难经》...

  • 时方妙用  时方歌括

    时方妙用 时方歌括

    (清)陈修园撰2016 年出版230 页ISBN:9787513223638

    《时方妙用》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嘉庆八年癸亥(公元1803年)。全书共4卷,第一卷首叙望、闻、问、切四诊要点和中风、痨证二证;第二、三、四卷融历代医家和陈氏个人经验,就各种临床常见病的病理、证候....

  • 景岳新方砭  医贯砭

    景岳新方砭 医贯砭

    (清)陈修园,(清)徐灵胎撰2012 年出版140 页ISBN:9787513210850

    本书为《景岳新方砭》、《医贯砭》两书的合辑。陈修园(1753-1823),原名念祖,号慎修,福建长乐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教育学家。陈修园的著作大多流传甚广,主要由于其文字质朴洗炼,畅达优美,且多以歌诀形式,其内容亦......

  • 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

    (清)陈修园撰;杨家茂,俞宜年校注2016 年出版163 页ISBN:9787513223621

    《伤寒真方歌括》全书共分6卷,14篇,歌括96首,以六经为纲,每篇先精选《伤寒论》主要条文,对六经含义、辨证和治疗大法作了概括介绍,然后又用按语形式,重申汤方的应用价值。本书阐述汤方,揭其旨要,引申触类,不......

  •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第2版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第2版

    (清)陈修园著;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编;高学敏等编写1961 年出版100 页ISBN:7117034653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晚年所著。是其毕生临床经验的高度总结,所列病证从病因病机、辨证治则,到有效方药,完备而实用。全书用三字韵语文体写成,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是初学中医的良好入门......

  • 法语将来表达法的习得研究  针对汉语为母语的法语学习者  法语版

    法语将来表达法的习得研究 针对汉语为母语的法语学习者 法语版

    陈修2017 年出版0 页ISBN:9787313169204

    本书以汉法主要将来表达法的对比研究为依托,探讨汉语为母语的法语学习者在法语将来表达习得中的两个问题:习得迁移与习得顺序。在语言本体研究部分,作者系统梳理了汉语、法语、英语用以表达将来的主要手段,通过...

  • 法语将来表达法的习得研究 针对汉语为母语的法语学习者  法语版

    法语将来表达法的习得研究 针对汉语为母语的法语学习者 法语版

    陈修文著2017 年出版233 页ISBN:9787313169204

    本书以汉法主要将来表达法的对比研究为依托,探讨汉语为母语的法语学习者在法语将来表达习得中的两个问题:习得迁移与习得顺序。在语言本体研究部分,作者系统梳理了汉语、法语、英语用以表达将来的主要手段,通过...

  • 对分课堂教学手册丛书  对分课堂之第二外语辅修与专业课程

    对分课堂教学手册丛书 对分课堂之第二外语辅修与专业课程

    钟铃,陈修文,岳喜凤著;张学新丛书主编2017 年出版206 页ISBN:9787030515346

    当今社会,大学利用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直接为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发展服务,是大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融入社会的一大体现。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却是高校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