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R·P费曼著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和融竞进  重庆市暨华中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和融竞进 重庆市暨华中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孙兴林2015 年出版200 页ISBN:9787802577824

    本书以华文教育基地和学校发展为重要背景,围绕“和融竞进”核心文化理念和学校文化特色这个中心,从和顺管理、和雅德育、和乐教学与竞争管理、竞上德育、竞胜教学以及魂壮木华的思路,对当代和未来学校的开放性...

  • 跨国公司对国际经济法创制和实施的参与

    跨国公司对国际经济法创制和实施的参与

    赵红梅2014 年出版203 页ISBN:9787563539291

    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交往中主要的主体,它们推动着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和投资活动,而国际经济法是专门规制国际经济交往的法律规范,这决定了二者必然存在频繁互动。二战之后,世界经济三大支柱建立,国际经济交往复苏,.....

  • 整体建构与办学特色  叶圣陶教育思想在苏州一中的传承与践行

    整体建构与办学特色 叶圣陶教育思想在苏州一中的传承与践行

    周祖华,项春雷2015 年出版212 页ISBN:9787567215627

    探索叶圣陶教育思想在人文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的理论导引作用和实践价值,探索寻找民族教育传统和现代学校制度的最佳结合部和最佳生长点,充分发挥本土教育资源在现代化、国际化教育浪潮中的独特作用,推进学校办...

  •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嬗变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嬗变

    顾伟伟2015 年出版261 页ISBN:9787010155319

    本书首先从当下学术热点问题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中的“范式”一词的概念分析入手,尝试予以哲学范式以明确的定义、规范其研究路径,从而引申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其次,本文重...

  • 纺织品质量缺陷及成因分析 显微技术法 damage detection by mic<em>r</em>osco<em>p</em>y

    纺织品质量缺陷及成因分析 显微技术法 damage detection by microscopy

    (德)Karl Mahall2008 年出版149 页ISBN:9787506449182

    利用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检测纺织品的质量,并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推断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一直是生产企业控制产品质量,商贸企业之间明确质量纠纷责任以及科研机构攻克质量难关的重要手段。本书运用诸多实例,一是...

  • 从分子到网络  细胞和分子神经科学导论  导读版  英文版

    从分子到网络 细胞和分子神经科学导论 导读版 英文版

    JohnByrne2010 年出版643 页ISBN:9787030273932

    过去20年,人们对神经系统各个层面的理解突飞猛进,其中最为突出的进展,恐怕就是对于神经元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解。神经元不再是个黑匣子,我们现在知道它的功能涉及一系列生物化学及生物生理学过程的协同作用...

  • 古代字体论稿

    古代字体论稿

    启功1999 年出版119 页ISBN:7501011192

    启功先生对汉字字体进行研究已长达数十年之久。他的《古代字体论稿》于196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的很多观点已成为后来文字学作引证和立论的根据。在1978年再版的20年...

  • 六盘山下有人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冶家村调查报告

    六盘山下有人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冶家村调查报告

    于舒心2010 年出版260 页ISBN:9787509712696

    本书介绍了古城子村整体经济的发展。该村曾经是全县人口最少、经济状况却最好的村,是全县三大苹果园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县枸杞和黄花菜的重要产区。而且在从农场到公社、集体再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沿革中...

  • 应用粗糙计算

    应用粗糙计算

    胡清华,于达仁2012 年出版184 页ISBN:9787030347954

    本书首先提出了人们进行分类和有序决策时潜在使用了6种一致性假设,然后基于粗糙计算方法论中粒化和近似的思想,分别建立了这6种一致性假设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一般形式。分别是离散空间分类建模的经典粗糙集模...

  • 文学活动论

    文学活动论

    马大康2012 年出版347 页ISBN:9787308107297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文学活动”即我们将文学作品视为意义表达的过程,以及读者对文本的具体化,那么,作品就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文学事件”,读者就成为作品内部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构成要素,是.....

返回顶部